棍棒教育不出孝子
严师可以出高徒,但棍棒却教育不出孝子。
诸如此类的场面,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,尽管上演的地点通常不在公众场合。碰到这样的情况时,小孩子通常会觉得无能为力,敢怒不敢言。他不但学不到父母希望教给他的“道理”,反而可能感到一头雾水:我到底哪里做错了?我刚刚臭骂服务生的时候,妈妈不是觉得很好笑吗?为什么当我折断粉笔而心情不好时,她反而这样大声咆哮?从这个孩子的观点来看,她的行为和母亲的反应之间并没有什么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存在。
辽宁朝阳叛逆孩子管教学校认为小孩受到这样的对待,除了深感挫折,有时候还会产生一股巨大的愤怒:要是我块头跟你一样大,我一定会马上反击。你等着瞧好了,有一天我一定会把这笔账讨回来的……但是在此刻,由于她年纪还小,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。她打不赢妈妈,也不可能收拾行李走人。可悲的是,她却可以做一件事:将父母所传递的负面信息内化,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是个坏人。而且,她也可能将父母所发泄出来的部分怒气转移到自己身上,变得闷闷不乐、郁郁寡欢;事实上,弗洛伊德很早以前就已经说过,忧郁是“愤怒转而向内的结果”。除此之外,这个孩子也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如何迁怒于人。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从此产生。
萨提亚有句经典的名言:“孩子没有问题,如果孩子有问题,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”。我国也有句俗话叫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,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基本都是家庭教育塑造出来的,父母的言行与行为方式对孩子有重要影响,孩子的处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父母的影子。因此,合理健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才是好的,棍棒下的教育不是讲道理的教育,培养不出真正的孝子。